“喂,您好,您現在在什么地方?我們需要登記一下。”連日來,南譙區同樂街道花園社區各個網格員每天一大早就開啟接線員模式,密密麻麻的通訊錄、登記詳細的居民信息、重復無數遍的問題……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面前,他們的手機成了“防疫熱線”,群眾的咨詢成了“每日滾動播報”。
“我負責左岸香頌小區9棟樓700余戶居民的返滁人員信息報備。”從起初的不適應到現在的從容應對,網格員李其平感觸頗深,“每天都要有上百個電話,只要接通就不敢有絲毫懈怠,遇到部分返滁人員的不理解甚至過激言語更要一遍一遍的做好耐心解釋??!”
從今年三月份以來,“正在通話中”成了李其平手機的常態,此外,她還要負責為小區樓棟群內的居民排憂解難、宣傳最新防疫政策、協助醫護人員上門進行核酸檢測采集、更新社區疫情重點防控人員的“五包一”臺賬信息……雖然辛苦與疲憊交疊,但對她來說,只要能早日結束疫情,再多的辛苦和委屈都值得。
守好小區門,就是守好疫情防控門。為此,李其平日夜堅守“疫”線,從三月份以來從沒休息過一天,“我丈夫在紅琊山林場上班,他因為要參加林場的疫情防控工作沒法回家。”于是,李其平身兼數職,白天穿梭在小區開展疫情排查、防護宣傳、核酸檢測等工作,晚上回家還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和患重病的婆婆,忙得像個旋轉“陀螺”。到了夜晚,為了能及時接聽各個疫情防控卡口返回人員報備電話,讓孩子們和老人能睡個好覺,她先把老人和孩子安頓好,然后一個人在客廳沙發上將就。
“在同樂街道6個社區還有455名像李其平一樣忙碌的網格員,他們時刻發揮疫情防控‘一線哨兵’的作用,為群眾健康安全保駕護航。”街道黨工委書記李家遠談到社區網格員們發揮的重要作用十分自豪,“他們穿梭在街頭巷尾、小區樓棟,化身‘防疫一線的守門員’、‘群眾物資的配送員’、‘治安防控巡邏員’,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居民的‘幸福指數’。”